網頁
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
認識催眠

歷史
催眠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埃及,以及中國古老的道術,或是其他民族的巫術都有跡可尋,只是西方定名為「催眠」,約有兩百年多年的歷史。 Hypnos一這個字,源自希臘語「睡眠」,後來由英國曼徹斯特的外科醫生詹姆士.布雷德(James Braid)將這種降低病患痛苦的醫療方式定義為催眠(Hypnosis)。在希臘神話中許普諾斯(Hypnos)是睡神,相傳Hypnos住在冥界,他的左手拿著罌粟花蕾,右手則是持著一支牛角,牛角里裝滿了液體,這種液體可以令人進入睡眠。如果被他的魔法棒輕觸到眼睛,無論是人或者神,都會無法抗拒的進入夢鄉。

對催眠的誤解
大多數人認為,催眠能否成功,主要應該看催眠師的技藝如何,認為催眠師在這裏扮演最重要的角色,其實事實並不一定如此。一個人的催眠能否成功其關鍵因素除了催眠師本身的經驗及技藝外,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共同的信任,在某個層面上而言,催眠師本身應該具備快速與個案建立親和感的能力,被催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(可催眠性),也應該是決定催眠進入何種深度的重要關鍵。 然而深度不一定能夠決定一切,多數的催眠在一級及二級左右深度就可做到,那樣的狀態下,被催眠者十分的清醒,多數的被催眠者僅是感覺自己閉上眼睛而已,並感覺不到跟清醒中有太多的不同。 有些催眠師宣稱三分鐘之內可以百分之百催眠個案,不知道是根據怎樣的數據,是令人存疑的。事實上,每個人都具備被催眠的能力,卻又因為每個人的狀態各不相同,所以進入催眠的速度及深度以及接受催眠的建議也都各不相同。 其實人類每天都活在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之中,這種受暗示性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進行著,只不過一般人接受到暗示也不以為是,就像是我們在看電視時,看到的廣告一樣。只不過平日的接受的程度沒有那麼高罷了。有些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(可催眠性)的人,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催眠師用暗示的方法進行催眠,這些人不僅容易受到別人的暗示而進入催眠狀態,進行自我催眠的能力也會很優,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自我催眠,人類的每一個想法及意識可以都算是一種自我催眠。高度的受暗示性(可催眠性)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生來具有的屬性(天賦),然而也可以經過專業後天的開發。

一般人的可催眠性
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受暗示性(可催眠性),只不過人與人之間的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不同罷了,一般來說,人的這種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對穩定的。但據說這種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也是受年齡的影響的。一般認為人的這種受暗示性在兒童時期是較高的。在青少年時期可以達到最高,之後,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的下降。有證據表明這種可催眠性是受遺傳影響的,但同人格,個性都沒有直接的關係。據說這種可催眠性也可以通過訓練而進行強化。有學者認為感覺剝奪也可以使可催眠性有所改變,但改變不會很大。 可催眠性與人的性格有關係,一般來說想象力較豐富的人他們的受暗示性會比較高一些,而批審性較強的人他們的的受暗示性會比較低一些。 最重要是被催眠者的意願,即使他對暗示的感受性高,但是沒有意願的話,是進不了催眠的。

催眠的方法
大多數是使被催眠者完全放鬆,然後再使用暗示的方法對被催眠者進行催眠,包括言語的暗示、環境的暗示等。言語暗示是用言語的形式,將一些暗示的信息傳達給被催眠者。如對被催眠者說:「你現在置身在一個非常幽靜的森林里。」環境暗示是讓被催眠者處在一個適合催眠,有助於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場所,如室內燈光的光線,室內的音樂,室內的陳設等。但亦可在緊張和嘈雜的地方進行。


功效
催眠療法: 催眠療法(Hypnotherapy)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,藉助暗示性語言,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。通過催眠方法,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,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,從而產生治療效果。

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動人潛在的能力,現在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是試使用催眠來治療人的一些心理疾病,如強迫症,憂鬱症,壞習慣,情緒問題等。

催眠運用
催眠的運用在於:治療憂鬱症、治療肥胖、協助戒煙、改善睡眠品質、解除心理壓力,信心重建、治療創傷症候群(如美國衛生部輔導的伊拉克戰場士兵回國的創傷治療計畫)、恐懼症狀克服(如:幽閉空間恐懼症、飛行恐懼症、演講恐懼症)、戒除強迫性行為......。

引用Wikipedia